幽幽石板街 演绎现代市井生活
发布时间:2016-01-05 阅读次数:7211
拉家常、下象棋、喝茶、乘凉、拍照……在楼村社区的旧村有一条近600年历史的麻石巷,由麻石板子横错交织而成,在这条古老幽深的麻石巷,居民们演绎着新时代的故事,过着五光十色的市井生活。寻找光明记忆小组此番来到新区面积最大的社区——楼村,踏着石板街,寻访古建筑,身临其境感受楼村人的历史故事。
这里并非楼多才叫“楼村”
楼村,并不是因为楼多才叫楼村的。
据史料记载,楼村的陈姓与公明上村、下村、西田以及圳美社区一脉相承。约600年前,水贝村(今下村)陈氏族人发现在西北方,屏障山东南、茅洲河上游以北有一片空地,平坦而开阔,主峰屏障山位于西北玄武方,挺拔而宏伟,北脉起自观澜北,连绵十多里,其势甚美,山形秀丽。如此美好的地方竟然没有人居住,实在有点可惜。当时在水贝村有一户叫陈公的在茅洲河岸边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草棚养鸭。某天,一名风水师路过此处时刚好下雨,他急忙跑到陈公的草棚里避雨。当晚,陈公杀鸭款待风水师,并让其寄宿在自己的草棚里。为此,风水师十分感激,并好奇地对陈公说,此地很不错,可惜至今尚未有人有福分居住此地,陈氏何不迁此以续千秋?陈公凭借多年在此养鸭的经验,也觉得此地的确不错,于是按照这位风水师选择的吉日,建起房屋,从水贝村迁出到此地居住。
陈公搬迁过来后认为,这里的风水这么好,以前却被漏掉了,立村定居之后,干脆就取名叫“漏村”,意思是漏掉的好村子。后来,陈氏家族认为,“漏”字不太好,就改用同音的“楼”字,称为“楼村”,并一直沿用此名至今。
在如今楼村的旧村里,仍能见到数座陈氏祠堂,分别代表着最初从水贝迁来的数房陈氏先祖。虽然祠堂都已经荒废无用,但其沧桑感仿佛在向每一位造访者诉说它们经历的峥嵘岁月。
旧村里的古井。
“一眼井”诉说历史的沧桑
在本地居民陈植林伯伯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旧村麻石巷,寻访着石板街上的一座座老建筑。老人们津津乐道村口的那口古井,它是进出楼村石板街的必经之道。老人介绍,那一口古井村里人称为“一眼井”。旧时,父老乡亲确信那“眼”井是村庄的“眼睛”,犹如火眼金睛能镇怪避邪。记者看到,古井口宽2米,上小下大、形如葫芦。青苔爬满井壁,成了古井的翡翠外衣,水面如镜、清澈见底。
走过那“眼”古井,就是楼村旧村纵横交错的麻石巷。大约在600年前,陈氏祖先从江西石城迁来,石板就是那时候搭起来的。麻石巷是楼村古民居重要组成部分,两旁老宅一栋挨着一栋,鳞次栉比,给人古色古香、幽深静谧的感觉。走在厚实的石板上,能够感受到厚重的历史底蕴,石板路左弯右拐,仿佛在迷宫中穿行,在时空隧道中穿越。与外面的喧嚣相比,麻石巷很安静,偶尔传来脚步声。往老街深处走,可见光滑的石阶、斑驳的墙壁、破旧的雕刻、断裂的檐角……它们在向每一位造访者诉说它经历的沧桑岁月。
居民骑着自行车从麻石巷经过。这里的市井生活堪比《花样年华》。
据楼村陈氏族谱记载,楼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既是历史上新安、东莞、南澳的咽喉,也是三地经贸必经之路,因而楼村麻石巷远近闻名。老人说,这里曾是楼村经商的重要通道,大半个世纪前,老街还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让人流连忘返;木楼上的姑娘读书、绣花或弹琴,尽显高贵与美丽;客栈里,一批批商人南腔北调,高谈阔论;老人闲坐聆听市井文化,看炊烟朦胧;儿童玩游戏捉迷藏,东奔西跑喜洋洋;卖艺的、变戏法的、耍猴的遍布街巷,龙灯凤烛相照,八方宾客毕至,欢声笑语一条街。此外,岭南一带喜舞狮,元宵、中秋节都有舞狮的习俗。每当佳节来监,为了祈求吉祥如意,楼村附近乡邻都要到最繁华热闹的石板街来烧香舞狮求愿。每逢盛大的传统节日,东莞、惠州、南澳等毗邻地区的善男信女都要到楼村石板街玩龙舞狮,进行盛大的拜供仪式,祈求富贵有余,平安吉祥。
一恍几百年,尽管麻石巷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一排排木楼和旧商埠,依旧能够想象石板街昔日的鲜活、繁华与喧嚣。许多摄影爱好者会扛着“长枪短炮”前来拍照,不少老人依旧会拉椅子坐在石板街上拉家常、打牌、下棋,也有大人带着小孩携手踏在古老的石街上,给孩子讲述一个个古老的传说……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电影《花样年华》中,那悠长石板街上诉说的一段段老情怀,他们在长长的石板路上演绎新时代的故事,享受着自己的“花样年华”。
这里并非楼多才叫“楼村”
楼村,并不是因为楼多才叫楼村的。
据史料记载,楼村的陈姓与公明上村、下村、西田以及圳美社区一脉相承。约600年前,水贝村(今下村)陈氏族人发现在西北方,屏障山东南、茅洲河上游以北有一片空地,平坦而开阔,主峰屏障山位于西北玄武方,挺拔而宏伟,北脉起自观澜北,连绵十多里,其势甚美,山形秀丽。如此美好的地方竟然没有人居住,实在有点可惜。当时在水贝村有一户叫陈公的在茅洲河岸边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草棚养鸭。某天,一名风水师路过此处时刚好下雨,他急忙跑到陈公的草棚里避雨。当晚,陈公杀鸭款待风水师,并让其寄宿在自己的草棚里。为此,风水师十分感激,并好奇地对陈公说,此地很不错,可惜至今尚未有人有福分居住此地,陈氏何不迁此以续千秋?陈公凭借多年在此养鸭的经验,也觉得此地的确不错,于是按照这位风水师选择的吉日,建起房屋,从水贝村迁出到此地居住。
陈公搬迁过来后认为,这里的风水这么好,以前却被漏掉了,立村定居之后,干脆就取名叫“漏村”,意思是漏掉的好村子。后来,陈氏家族认为,“漏”字不太好,就改用同音的“楼”字,称为“楼村”,并一直沿用此名至今。
在如今楼村的旧村里,仍能见到数座陈氏祠堂,分别代表着最初从水贝迁来的数房陈氏先祖。虽然祠堂都已经荒废无用,但其沧桑感仿佛在向每一位造访者诉说它们经历的峥嵘岁月。
旧村里的古井。
“一眼井”诉说历史的沧桑
在本地居民陈植林伯伯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旧村麻石巷,寻访着石板街上的一座座老建筑。老人们津津乐道村口的那口古井,它是进出楼村石板街的必经之道。老人介绍,那一口古井村里人称为“一眼井”。旧时,父老乡亲确信那“眼”井是村庄的“眼睛”,犹如火眼金睛能镇怪避邪。记者看到,古井口宽2米,上小下大、形如葫芦。青苔爬满井壁,成了古井的翡翠外衣,水面如镜、清澈见底。
走过那“眼”古井,就是楼村旧村纵横交错的麻石巷。大约在600年前,陈氏祖先从江西石城迁来,石板就是那时候搭起来的。麻石巷是楼村古民居重要组成部分,两旁老宅一栋挨着一栋,鳞次栉比,给人古色古香、幽深静谧的感觉。走在厚实的石板上,能够感受到厚重的历史底蕴,石板路左弯右拐,仿佛在迷宫中穿行,在时空隧道中穿越。与外面的喧嚣相比,麻石巷很安静,偶尔传来脚步声。往老街深处走,可见光滑的石阶、斑驳的墙壁、破旧的雕刻、断裂的檐角……它们在向每一位造访者诉说它经历的沧桑岁月。
居民骑着自行车从麻石巷经过。这里的市井生活堪比《花样年华》。
据楼村陈氏族谱记载,楼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既是历史上新安、东莞、南澳的咽喉,也是三地经贸必经之路,因而楼村麻石巷远近闻名。老人说,这里曾是楼村经商的重要通道,大半个世纪前,老街还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让人流连忘返;木楼上的姑娘读书、绣花或弹琴,尽显高贵与美丽;客栈里,一批批商人南腔北调,高谈阔论;老人闲坐聆听市井文化,看炊烟朦胧;儿童玩游戏捉迷藏,东奔西跑喜洋洋;卖艺的、变戏法的、耍猴的遍布街巷,龙灯凤烛相照,八方宾客毕至,欢声笑语一条街。此外,岭南一带喜舞狮,元宵、中秋节都有舞狮的习俗。每当佳节来监,为了祈求吉祥如意,楼村附近乡邻都要到最繁华热闹的石板街来烧香舞狮求愿。每逢盛大的传统节日,东莞、惠州、南澳等毗邻地区的善男信女都要到楼村石板街玩龙舞狮,进行盛大的拜供仪式,祈求富贵有余,平安吉祥。
一恍几百年,尽管麻石巷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一排排木楼和旧商埠,依旧能够想象石板街昔日的鲜活、繁华与喧嚣。许多摄影爱好者会扛着“长枪短炮”前来拍照,不少老人依旧会拉椅子坐在石板街上拉家常、打牌、下棋,也有大人带着小孩携手踏在古老的石街上,给孩子讲述一个个古老的传说……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电影《花样年华》中,那悠长石板街上诉说的一段段老情怀,他们在长长的石板路上演绎新时代的故事,享受着自己的“花样年华”。
寻找光明记忆
图书馆展览
- 主题书展|五月书中觅清凉
发布时间:2025-05-09 - 主题书展|四月书海伴花香
发布时间:2025-04-03 - 四月主题书展:当代文坛“鬼才”作家——贾平凹
发布时间:2025-04-03 - 主题书展|2月预告,书香里的不期而遇
发布时间:2025-02-26 - 灵蛇绘春:光明区新春插画艺术展,邀您赴约!
发布时间:2025-01-22
最新评论
- good
评论时间:2022-06-03 22:33:07 - 合水口社区图书馆什么时候开放啊
评论时间:2020-06-04 09:34:33 - 你好,我想请问一下室内24小时图书馆什么时候能开放呢,因为最近停课了,也是希望贵馆能提供较长的学士时间以便我们这些学生和考生学习。谢谢
评论时间:2020-05-07 22:39:48 - 白花社区邻里中心附近需要布置一个书香亭,目前白花已有的书香亭是在村委办公楼那边,那边比较方便富民大道两边的居民,但对于白花大道周边以及富民广场附近的居民来说,要借书还书就不太方便。虽然邻里中心有自助机,但不方便还了再借!
评论时间:2020-04-19 19:23:02 - 放假安排的字体太小了,看不清!
评论时间:2019-09-27 15:05:06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