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寻找光明记忆

抗战痕迹留墙上 南派醒狮代代传

发布时间:2016-01-05 阅读次数:6969
抗日战争时期,将石成为日军的军事控制目标,在战火硝烟中,不少英雄好汉在此为国捐躯。将石素有尚武传统,南庄的热血青年纷纷加入东江纵队,成为抗日战争的有生力量。结合了传统武术的南派醒狮也在将石有悠久的历史。如今,将石正掀起一阵学醒狮的风潮,希望将醒狮打造成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让其代代相传。

纯景楼的抗战痕迹依稀可见。
纯景楼外墙留下抗战痕迹
将石地处广州经虎门至惠州、潮汕的交通要道。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此地成为日军的军事控制目标之一,日军取道深圳伺机进攻香港,并不时派出战机侦察。
记者走访时,来到了一座约五层楼高的碉楼式建筑。一位老人说:“这就是纯景楼。当年由越南归侨修建的。”接着,老人指着纯景楼斑驳的外墙,讲述了一段抗战悲剧。1939年,日军一架战机飞到将石上空,投下一枚炸弹,落在离纯景楼100米处,炸死两名小孩。一个是在榕树边玩耍的4岁小女孩,另一个是在母亲背上不幸被弹片击中的孩子,而孩子的母亲逃过一劫。落下来的弹片,纷纷击中了纯景楼的外墙。记者看到,当时被弹片击中的痕迹,至今楼主体外墙上仍清晰可辨。

古朴的醒狮鼓。
大围出文人,南庄出武人
将石一带流传着一种说法,大围出文人,南庄出武人。指的是大围历来注重耕读传家,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达礼仪,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大围人才辈出,以出知识分子而著称,多从事教育工作。南庄则在近代出了不少军人。抗日战争时期,南庄的热血青年纷纷加入东江纵队,成为抗日战争的有生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有不少村民送子参军,为保家卫国,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社区将老祠堂用作醒狮基地。
南派醒狮受本地居民欢迎
南派醒狮在将石社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者走访当晚,将石社区广场正好上演了一出醒狮好戏。社区醒狮队的队员们套上舞狮服装,跟着锣鼓节奏,顶着金光闪烁、雄姿英发的狮子飞来跃去,在灯光照耀下,狮子的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不是一场正式的表演,却也让围观居民报以阵阵掌声。据领队麦永洪介绍,社区醒狮队刚刚成立一年,每周有五次训练,希望能让南派醒狮的传统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表演,每逢节庆或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增加欢乐祥和的气氛,这传统长盛不衰,历代相传,很受本地居民喜爱。如今,社区醒狮队有近50名队员,年龄从3岁半到35岁,培养了10多位训练师。每周,队员们至少进行5次训练,周末前来参加训练的队员比较多。社区请来了经验丰富的陈杰荣师傅做总教练。陈师傅从小热爱醒狮,他特别希望能将这门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陈师傅除了教授舞狮的技能技巧,还教队员们醒狮文化,包括如何礼让、进场、先祭拜后表演等舞狮礼仪。

本土文化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据介绍,醒狮队如今正在筹备一支专门为儿童而设的醒狮鼓队,大人在表演醒狮舞蹈时,孩子们能在一旁为其打群鼓伴奏。“两代人齐上阵,画面该有多好看啊,这也是队员们的愿望。”麦永洪发自内心地说,大家都希望有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加入这支充满生机的队伍,将醒狮打造成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