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资讯 > 详细内容

关于深圳地铁,你不可不知的事!本周日,文物专家带你解锁深铁LOGO背后的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4-01-12 阅读次数:1898

深圳地铁

承载着深圳人的青春与热血

光荣与梦想,奋斗路与白日梦

从2004年深圳地铁一期开通到

2022年16号线的全线贯通

20多条线路如同20多条血管

深入到深圳城市的肌理

链接起从东到西的城市交通动脉


本期光明大讲堂,我们特别邀请著名收藏家、望野博物馆馆长、浙江大学金石碑帖研究中心学术顾问阎焰老师,以《迎着光明驶向历史隧道的湾区地铁》为题,透过其眼中经历的深圳地铁发展变迁和深圳地铁LOGO的演变,结合大量珍贵的馆藏文物、铭文碑帖和历史资料,带领观众一起探寻深圳地铁LOGO中使用的汉字“林”和“木”篆书变体的汉字趣味,追溯其与历史时空中的驿途节符的亲缘关系,真正深入了解深圳地铁LOGO图形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活动主持人:杨 青

活动时间:1月14日15:00—17:00(周日)

活动地点:光明区图书馆总馆一楼报告厅(观光路3488号)

读者提示

  1. 坐席有限,请提前30分钟入场。

  2. 机会有限,请保持讲座时的安静和良好秩序。提问环节,在主持人确定提问者后再发问。

参与方式


(扫描二维码报名参与)

一、嘉宾介绍

阎焰,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碑帖研究与保护中心学术委员。1997年创办“汉龙网”。2005年出版《天边的彩虹——中国10-13世纪釉上多色彩绘陶瓷研究》获得同年“中国最美的书”称号。2009年,所藏红绿彩瓷以“精彩·中国”名在深圳开展。主要作品:《日本国朝臣备书丹鸿胪寺丞李训墓志考》《洗磁录:古代陶瓷论集》等。

作为博物馆界的“过河卒”,阎焰馆长戮力艰行,20年内呈现两座博物馆给湾区:深圳望野博物馆和东莞市松山湖望野博物馆;而且凭借深厚的学养和研究能力、策展功力,望野博物馆在行业内创造了一个奇迹,并早已走出国门,成为深圳文化形象的代表之一

二、讲座详情

众所周知,鹏城地铁同时由深铁和港铁运营(4号线),所以,深铁和港铁的LOGO设计图形也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2020年11月28日,深圳地铁宣布品牌形象升级,发布了全新的文化理念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VI系统)。对比前后LOGO的图形设计,红地椭圆里露白,两条反向半圆弧加一条直线,好似变体篆书“木”字的是“港铁”。绿地圆圈里露白,两条反向半圆弧加两条直线,好似变体篆书“林”字的是“深铁”。两者都采用了汉字的篆书变体,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艺术审美和汉字趣味呢?学者型的博物馆长阎焰老师将为我们深入解读阐释。作为博物馆界的“俗世奇人”,阎焰不仅凭借一己之力在20年内创建了两座博物馆:深圳望野博物馆和东莞市松山湖望野博物馆,而且凭借深厚的学养和研究能力、策展功力,望野博物馆在行业内创造了一个奇迹,并早已走出国门,成为深圳文化形象的代表之一。


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隧道

南越王墓出土的青铜虎节

北京博物院馆藏的银制刻铭虎节等

古代驿途符节

如何与当代地铁LOGO设计中的图形交汇重叠

大唐贞观时期的胡马印标中的“阿跌马”

如何与“港铁”LOGO并影疾驰?

本周末的“光明大讲堂”

一起来听文物专家阎焰老师深度揭秘!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