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资讯 > 详细内容

光明大讲堂第260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

发布时间:2023-06-16 阅读次数:2173


五千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从此汉字开启了自己的记录和书写历程。当汉字在动物甲骨、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当它们邂逅了笔墨纸砚,从此与诗意横溢的文人们联袂奏响了响彻千年的东方交响曲:或行云流水、或厚重沉实、或方丽峻折、或法度谨严、或洒脱豪放,同时也如静静的流水一般,沉淀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华彩的一部分。

第十二期光明大讲堂(总260期),我们特邀深圳大学客座教授、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铁成老师,来为我们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和其中精髓。王老师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为题,从中国书法角度,以点带面,深入阐述历代中国文人、书法(画)家们通过书法所寄予的情操、情感、精神和品格,展示中国书法之美和千古不辍的精神力量。

主持人:杨青

活动时间:6月18日  15:00—17:00(周日)

活动地点:光明区图书馆总馆一楼报告厅

嘉宾介绍:王铁成,南方科技大学创业导师,中国徽派画院名誉院长

讲座详情: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沉淀下来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关于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比如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孝敬父母等,有关于社会习俗的,比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登高敬老的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有关于农时气候的,比如二十四节气等,其中由历代文人们寄情抒怀的载体——书法,尤其以其经久不衰的独特意蕴和历久弥新的解读阐述,成为我们文化中浓墨重彩的部分。

从冠绝古今的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饱蘸哀思的《祭侄文稿》、满纸烟云的《蜀素帖》到洒脱又清冷的《寒食帖》。从天生贵族、衣食无忧却寄情书法、开创中国书法美学的王羲之、从官运亨通、人生顺遂但勤奋不辍开启中国公务员最早的“标准书法体”的艺术全才赵孟頫,才华横溢满怀抱负却被贬多次、寄情诗词书画的苏东坡、少年才俊却命运多舛,被“科场舞弊案”扭转人生的“吴门四家”之首唐伯虎、再到性格耿直、品格高尚、独创“六分半书”的郑板桥等等,一部中国书法史,充满了中国文人独有的高洁精神、家国情怀和朴直气节。

本期光明大讲堂主讲嘉宾王铁成教授,曾多年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致力于通过书法和国画,推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王老师将以多年深厚的底蕴和学识,为我们纵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之间辅车相依的关系,呈现出中国书法独有的淡泊明志、寄托遥深的精神力量、心灵力量和意境悠远的东方美学。

热爱、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书法的读者们,记得早早安排,不要错过哦!

嘉宾介绍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