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寻找光明记忆

上村陈仙姑扶贫济世百年传

发布时间:2015-04-03 阅读次数:6655
陈仙姑祠门口亮丽的牌坊。
陈仙姑像。
3月13日(农历正月二十三日),位于公明上村社区的陈仙姑祠佛乐悠扬,欢声雷动,热闹非凡,这里正举行“仙姑诞”纪念活动。据上村社区治保主任陈甲成介绍,农历正月二十三日是陈仙姑“升天成仙”的日子,也被称为“仙姑诞”。当天,公明本地和东莞、增城、香港等地的陈姓族人纷至沓来,数百人齐聚陈仙姑祠,纪念和缅怀这位救民于水火的陈仙姑。
说起光明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得不提陈仙姑的故事。那陈仙姑是何许人也?她又有什么传奇故事?与上村社区有何渊源?本期“寻找光明记忆”走进上村,在庄严雅致的陈仙姑祠内寻访善良仙姑扶贫济世的感人故事。

云游四方求医问药 帮困助弱救死扶伤
100多年前,在水贝村(今公明上村、下村社区)北部有一条大沘河(今称茅州河),大沘河河神时常兴风作浪,使得河水泛滥、瘟疫蔓延,当地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水贝村东头(今上村社区)陈家一女名叫陈端和,从小勤劳聪明、乐于助人,小小年纪就立志要改变村民们长期受疾病侵害的现状。她看到瘟疫盛行的惨况后,不顾家人反对,只身一人到处求医问药,足迹遍及广州、增城、东莞一带。她治好了大批患者,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日子,因而深受乡亲们的喜爱和敬佩。同时,她也为后人留下了300多张药方,其中很多药方到现在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老人们传说陈仙姑从小就说自己是个仙人,可是没人相信。她不吃饭,只吃水果,一到晚上就出去云游四方,帮困助弱。每天早上起来,她的家人都会发现她的裤角是湿的,上面还有泥土和青草。”陈甲成说,后来,陈端和为了惩治大沘河河神,向天官诉说了大沘河河神的恶行,天官把大沘河河神打入地狱,封陈端和为大沘河新河神,并位列仙班。从此陈端和改称为陈仙姑。
这个由真人神化的民间故事,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陈仙姑正直、善良、勇敢,其挽救众生灵、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美德代代相传,是本地居民心中正义、善良的化身。2008年,《陈仙姑的故事》被列入深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陈仙姑的故事内涵已具备了民间故事的传承价值,公明办事处及文体中心已将《陈仙姑的故事》编成剧本,搬上粤剧舞台,深受市民欢迎。

三百药方流传至今 许多老人仍在使用

陈仙姑在本地人心中是个善良仙姑,她舍己为人、扶贫济世的精神代代相传,影响深远,也留下300多张药方给后人。据介绍,当年为了寻找治病良方,她不辞劳苦走访了东莞、增城、新安等地方,求教经验丰富的郎中,搜集、整理了许多药方,其中男科、妇科、儿科各100方,还有外科32方,眼科53方,为村民医治了不少流行的痢疾肚痛、感冒发烧等疾病。如今陈仙姑遗留下来的300多张药方,许多老人家仍在使用。后人将药方附在陈仙姑祠的签语之后,以特别的方式传承这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陈仙姑的故事》申报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宝安区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还专门拿药方去药监部门对药方都做了鉴定,鉴定显示,300多张药方中绝大部分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当时能够对治疗人体疾病起到一定作用。
正月廿三“仙姑诞” 隆重其事祭仙姑

位于上村社区内的“陈仙姑祠”表达了后人对陈仙姑的追念和怀想。陈仙姑祠至今有近100年的历史。该祠在20世纪70年代被毁,2004年通过募捐得以重建。本地居民回忆说:“2004年新祠堂建成的时候,祠堂里摆上了几十张桌子,上千人聚集祭拜,就连乳猪都准备了几十只呢!”
陈仙姑祠位于上村社区元山处,坐西南向东北,四周绿树成荫,院内幽静雅致,长年香火鼎盛。翻新后的陈仙姑祠,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庄严肃穆。陈端和塑像面容慈祥,端坐堂中。塑像右手边有个阁楼,阁楼上有张床。陈甲成笑着说:“阁楼上就是陈仙姑的卧房了,走进就能感受到仙姑的能量,很神奇。”据介绍,每逢初一十五,都会有族人前来上香拜祭,重要节日如春节、中秋、重阳,人就更多。而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莫过于农历正月二十三的“仙姑诞”,当天门庭若市,人声鼎沸,舞狮打鼓,相当热闹。

陈姓由江西迁至水贝 再分上下村
据史料记载,如今公明上村、下村的陈氏家族是由江西石城迁徙而来。700年前,陈氏祖先在水贝村(今下村社区处)“立围”,最初只有几户人家。“水贝”之来历,源自该村上游有一支水源,该村受到威胁,故在村上游筑一长堤,阻隔分流,使水源既利于村内的农业耕作,又可背离洪水浸村之灾害,故名“水贝”。
1951年,土地改革时,上村大队迁出,故原水贝村分上、下两村,即现在的上村社区和下村社区。在上村的老城区内,仍能看到保存尚好的鱼屏陈公祠。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吹日晒,祠堂虽然有些残损,但梁上的飞檐和浮雕依旧栩栩如生。如今,祠堂内仍旧充满生机,因为它是本地老人的聚会场所,每天都有许多退休老人前来休闲娱乐。旧祠堂成了老人们的乐园,这也是社区的独特风景。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