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寻找光明记忆

开基“立围”七百年 十村团结如一家

发布时间:2023-02-15 阅读次数:15108

说起陈仙姑祠,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有关陈仙姑的“老家”上村社区的历史溯源,可能很多读者都不能详尽。本期《寻找光明记忆》再次走进上村社区,听本地人讲述水贝村(上村、下村)历史,以及作为光明新区的第二大姓氏——“陈姓”在新区的起源。

陈氏祖先 由江西迁至水贝村

据史料记载,如今公明上村、下村的陈氏家族是由江西石城迁徙而来。700年前,陈氏祖先在水贝村(今下村社区处)“立围”,最初只有几户人家。“水贝”之来历,源自该村上游有一处水源,该村有时会受到洪水威胁,故在村上游筑一长堤,阻隔分流,使水源既利于村内的农业耕作,又可背离洪水浸村之灾害,故名“水贝”。

陈氏先祖立村时,最初只有几户人家,后来繁衍日盛。1951年,土地改革时,上村大队迁出,故原水贝村分上、下两村,即现在的上村社区和下村社区。在上村的老城区内,仍能看到保存尚好的南宋御前太尉南康郡侯敏公十世孙的祠堂,以及上村元山的鱼屏陈公祠、书祠泽善堂。古建筑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吹日晒,祠堂虽然有些残损,但梁上的飞檐和浮雕依旧栩栩如生。如今,祠堂内仍旧充满生机,因为它是本地老人的聚会场所,每天都有许多退休老人前来休闲娱乐。旧祠堂成了老人们的乐园,这也是社区的独特风景。


陈氏十世先祖老祠堂

上村社区紧邻公明中心区,辖上辇、下辇、元一、元二、元三、上南、下南、永南、水北、东边头十个自然村。如今,十个自然村的居民和睦共处,团结友爱,亲如一家。据介绍,陈氏先祖陈昴是最早来到水贝“立围”的,他来到水贝后生了三个儿子。长子九畴随父居住在水贝,次子九思居住在陂头,三子九德移居东莞。陈九畴在水贝安居乐业,子孙不断发展,开枝散叶。到了1951年,水贝村已经有村民2000多人。为了便于管理,水贝村在土改时分为上村和下村,陈姓如今是光明新区的第二大姓氏。

逢年过节 舞麒麟迎祥纳福

麒麟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早在周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且列“四灵”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征。据介绍,麒麟舞是从北方带到南方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以锣鼓加唢呐为伴奏,与传统的广东岭南艺术风格不同。上村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成立了麒麟队,曾在文革之后停办,到了上世界80年代,在本地人陈甲成的呼吁下,再次组织社区麒麟队,在村里渐渐形成“凡有喜事,必舞麒麟”传统风俗。


先祖陈国泰所建的武馆

虽然来自北方,但是广东是麒麟舞流传较广的地区。有关资料记载,麒麟像鹿,独角,全身生鳞甲,尾像牛。它身披鳞甲,舞起来威武生动,很有特色。舞麒麟分为头套和尾套,统称麒麟套,由一个男青年舞动麒麟头,一个舞动麒麟尾,随着打击乐奏出轻、重、缓、急各种节奏,表现麒麟活动过程以及喜怒哀乐情绪。

“舞麒麟在舞狮之前,麒麟的地位比狮子还要高呢。”本地人陈达平介绍说。麒麟舞也被称为“武”麒麟,它不同于舞狮,也异于舞龙,其造型为“龙头、鹿角、蛇身、羊蹄、牛尾”,舞动时,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两人配合默契,以此把传说中麒麟的喜、怒、哀、乐、惊、疑、醉、睡等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在上村,逢年过节舞麒麟,以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