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快递信息 > 媒体报道

留下深圳“激情燃烧的岁月”

发布时间:2018-07-24 阅读次数:5337

有没有一套书,记录着深圳的“前世今生”;有没有一套书,讲述深圳的家族故事、风土人情,让深圳的故事和个人的记忆能保存下来;有没有一套书,梳理着深圳的人文地理世界,告诉你深圳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有没有一套书是属于“我们深圳”的?

作为首部探寻深圳人文地理世界的大型非虚构图文丛书,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推出的“我们深圳”丛书计划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层面,带领读者发现深圳,题材包含人物、自然、地理、科技、艺术、创意、历史共100个主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深圳没有大型文库的空白。

该文丛自2016年陆续推出,目前第一辑共收录9本,包括《杨争光:文字岁月》《她的老街》《沙井蚝》《寻找光明记忆》《白石洲》《远渡加勒比》《寻找罗定朝》《血脉:烽火罗氏》《歌声起处:深圳流行音乐四十年》。第二辑作品现已出版的有《华强北魔方》寻路、硅洲两册。

在刚刚结束的第28届全国书博会上,集合“我们深圳”文丛第一辑9本书的“我们深圳盒子”亮相,献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7月20日,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我们深圳”丛书作者见面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丛书作者杨争光、谢湘南、陈瑛、远人、阮飞宇、吴晓雅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在深圳的城市记忆。

深圳贡献了很多时代英雄

杨争光是从陕西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优秀作家,1999年移居深圳,参与了中国诗歌、小说以及电影发展的重要时期,他坦言刚开始听到这套丛书的策划时非常振奋,深圳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城市,积累了庞杂而丰富的资料与人文历史。他表示深圳有许多可以被称为奇迹的历史,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更有许多被误解的部分——比如“文化沙漠”的“恶名”。

《杨争光:文字岁月》是丛书的第一本。杨争光代表了深圳在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他的非虚构作品,不仅讲述了自己作为作家的炼成之路,也是深圳文学40年的一个折射,是对这个城市的另一种记录。

关注“人”,是这套丛书的初心。出版方希望,深圳人能记住,这座城市为这个时代贡献了多少时代英雄。除了杨争光,还有袁庚、王石、马化腾、马蔚华、马明哲、王子武、胡经之、郑毓秀……这些名字,都列入了“我们深圳”丛书的未来出版计划。

深圳到了“收割”时间

杨争光称谢湘南为“看不见火焰的火堆”,是城市体温的感受者、记录者,也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1993年从湖南来到深圳的谢湘南在即将出版的《深圳时间:一个深圳诗人的成长轨迹》一书中,以其个人经历展现了一个现代性城市在嬗变中所生发的跟当代诗歌有关的人与事。这是一个诗人在深圳的日常轨迹,也是一部隐匿在日常生活中的私人生活史。

谢湘南介绍,在书中,他用第一手的观察刻画了深圳诗人群体的群像,以个人化的视角讲述了深圳的诗歌事件。为了写其中一章,谢湘南重返当年生活的城中村。上世纪90年代,他刚来深圳,住在上沙村、车公庙,那时的深圳除了厂房就是田野,如今,他曾经住过的宿舍已被拆除,这段个人经历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深圳的城市发展史。

“深圳到了一个收割时间。”谢湘南说,“我们深圳”丛书的出现恰如其时,像他这样在深圳成长起来的“野生植物”,出版《深圳时间》也是一次被“收割”的过程。

从“他们深圳”到“我们深圳”

作为《寻找光明记忆:新城旧事》的作者之一,在长沙生活多年的陈瑛在2013年来到深圳,来到了光明区。她坦言,在寻找、挖掘光明区古旧建筑、宗祠文化、风俗传统、特色美食的过程中,她对深圳的认同感也从在老家湖南时的“他们深圳”、初来深圳时的“你们深圳”转变为如今的“我们深圳”。她越挖掘越发现深圳深厚的人文底蕴,也希望通过书籍和纪录片能让年青一代了解他们的家园,并进一步焕发爱护家园的意志。

作家远人也坦言,对于深圳,很多人会把目光聚集在南山福田罗湖等,但往往忽略了有记忆、有浓厚历史底蕴的光明区。他认为深圳是个充满着记忆的地方,希望“我们深圳”丛书能把这个有历史的地方做出文化底蕴内涵。

别忘记你的第一站深圳

“如果忽略了那些在深南大道旁的城中村,那么你对深圳的认知是不完整的。”《白石洲:深圳的中心与边缘》的作者吴晓雅说这本书对让很多读者想起自己的第一站深圳。在活动现场,她分享了在意大利佩鲁贾古城遇见家住白石洲的90后留学生小郭的故事。她认为,白石洲对于深圳原住民来讲,承载着城市老街的功能;而对于初到深圳、追求梦想的年轻人而言,白石洲又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他们追求梦想的道路。在书中,吴晓雅描述了白石洲的街头世相、人情百态、生存状况、经济业态、不同的人群和生活方式,展现了白石洲当下的生态和过往历史。

热爱知识考古、风物考古的,还有阮飞宇。阮飞宇不是深圳土著,却喜欢吃蚝,无论蚝豉、蚝油,还是生蚝,都让他感到美味非常。从味蕾刺激开始,因对沙井蚝的偏爱,他走上了对其身世故事的探索,他坦言,写作《沙井蚝:前世今生》是一次尝试,不仅为蚝修志,也是以蚝观史。

来源:深圳商报    2018年07月24日    版次:B05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