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快递信息 > 新闻公告

走基层 让百姓感受文化关怀

发布时间:2013-07-10 阅读次数:5460

      陈瑛,从湖南省图书馆来到新区图书馆工作已半年了。前日下午,记者来到陈瑛的办公室,她除了与记者分享出书喜悦,聊的更多的是她这半年来在新区的生活。陈瑛十分感激地说:“我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

      出版著作得到专业级别的最高认可

      去年年底,记者在图书馆的“开心阅读会”上与陈瑛结识,当时她刚来新区,虽然对周边的环境感到陌生,但这并未影响到她在工作上的积极表现。大半年过去了,前日下午,记者做客陈瑛的办公室,她捧着新鲜出炉的《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研究》,高兴地和记者分享道:“这是我的新作,前几天才刚到手,很激动,很感动。”记者捧着这本对公共图书馆面向农村开展公共文化信息服务进行探讨与深入研究的专业作品,有点摸不着头脑,陈瑛笑言:“你肯定会觉得很枯燥乏味,但我可是用了5年的时间去写这本书。”记者留意到,此书的出版社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据了解,能够获得该社出版的书籍代表着在编辑出版图书馆学和信息管理科学专业学术中得到了最高级别的认可,记者霎时对陈瑛肃然起敬。

      几天前,陈瑛收到了一份包裹,打开一看,是几本完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研究》,那一刻陈瑛十分激动,至今说起,眼中仍有泪光闪动,她说:“此书的成功出版,要感谢的人有很多。”谈到此书的源头,还得从2004年说起。当时,陈瑛进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将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确定为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研究。陈瑛回忆说:“我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缺乏,农民参加文化活动的方式、时间非常有限,除了逢年过节的民俗文化活动外,他们很少参加公共视域下的文化活动,农民文化权利的实现度较低。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湖南图书馆从事参考咨询工作,一直关注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多年来参与了很多关于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课题研究并多次获得重点立项,也正是在开展这些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这本书。”

      在业界已小有名气 来新区“走基层”                                                                              

      虽然到新区图书馆工作才半年多的时间,但陈瑛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已逾17年,凭借自己对专业的热爱,她通过多项科研项目走南闯北,参与编撰了数本专业著作,在图书馆业界已小有名气。

      1996年,陈瑛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便一直在湖南省图书馆工作,17年来先后在多个部门岗位工作过,同时于2009年起担任《图书馆》杂志的执行主编,2012年被聘为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媒体与阅读委员会委员。即便如此,陈瑛仍十分谦虚。去年,陈瑛做出了让许多人不解的决定:来光明新区图书馆工作。从省级图书馆下到区级图书馆,原因何在?陈瑛答道:“人不能总是高高在上,我多年来一直关注基层的公共文化建设,我来到新区图书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把理论付诸实践,走基层,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服务,让新区的外来务工们在图书馆找到家的温暖,感受到文化的关怀。”

      据了解,陈瑛在新区图书馆组织开展了许多丰富有益的活动,如开心故事会、亲子阅读会、温暖回家等。陈瑛十分重视儿童阅读,她认为小活动能够培养阅读兴趣,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大作用。陈瑛说:“深圳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在图书馆建设方面做得很好,领先全国。新区图书馆去年才成立,十分年轻、充满活力,这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会把我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从业经验分享给这里的年轻工作者,和他们一起努力,推广公益精神、公共情怀,建设群众都喜欢的图书馆。”

      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说起初来新区时的种种不适和陌生,陈瑛哽咽地说:“来深圳的这半年很辛苦,如今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我最感谢家人……” 

去年年底,陈瑛带着许多人的不解毅然来到新区。她先是带着女儿来到罗湖,女儿顺利地考进了深圳中学上初三,这让陈瑛松了一口气,但她却总觉得对不起女儿,因为自己的决定让她在中考的紧张时刻还要重新适应环境,学习新教材,陈瑛感动地说:“女儿很乖很争气,我每日往返罗湖和新区,在路上要花4个小时,回家都没空关心她的学习了,但她总是表现得很好,让我很放心。那段日子,她是我最大的支撑。”后来,女儿顺利参加深圳中考,并表示很有信心能考上深圳中学,而在几日前,陈瑛也从罗湖搬来新区住了,很快,陈瑛的丈夫也将来深圳和她们团聚。一说起丈夫,陈瑛又哽咽了,“他总是那么理解和尊重我,你看,这新书的封面就是他帮我设计的。”

      新书出版,家人团聚,已过不惑之年的陈瑛将在新区开启新的人生。

本报记者 练洁雯/文 管强/图

来源:宝安日报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