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快递信息 > 新闻公告

预约参观|光明古籍图书馆中的“清明”文献

发布时间:2025-04-02 阅读次数:276


又是一年清明时

草长莺飞,万物复苏

在这个承载着自然与人文双重内涵的节日里

光明区古籍图书馆

(光明区棠盦典籍博物馆)

诚邀您一同走进历史的长河

探寻清明节的古老记忆

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01 清明节的古籍记忆

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与节气重合的日子。它起源于周代的祭祀礼仪,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逐渐形成了如今独具特色的节日文化。在古籍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清明的记载:


1.祭祀传统: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崇本尊亲、慎终追远的重要体现。从皇家到百姓,从古至今,祭祀仪式代代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以孝治天下,祭祀祖先和扫墓的风气盛行。《汉书》中记载了严延年不远千里回乡扫墓的故事,说明汉代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祭祖观念和扫墓习俗,这为清明节作为祭祀节日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踏青习俗: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古人常在祭扫之后踏青郊游,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明清时期的人们在高梁桥河畔踏青,游人数万,热闹非凡。



3.插柳习俗: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这句话表明,早在北魏时期,人们就有在门上插柳枝以辟邪的习俗。这种习俗后来逐渐与清明节相结合,成为清明节的重要传统之一。



02 古籍图书馆中的“清明”文献




为了让您更深入地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欢迎到馆参观《齐民要术》《礼记》《前汉书》等与清明节相关的经典古籍文献,让您在光明区古籍图书馆(光明区棠盦典籍博物馆)感受清明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03 我们为什么要传承清明文化?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祖先的敬仰、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古籍的记载,我们看到了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光明区古籍图书馆(光明区棠盦典籍博物馆)希望通过近距离地阅览古籍,让更多人了解清明节的历史渊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04 温馨提示

1.清明节假期开放时间为:

2025年4月5日(周六)
10:30-11:30;15:00-16:00


2.试运营期间开放时间为:

周二至周五10:30-11:30;15:00-16:00(节假日另行通知)


3.讲解活动需提前预约

请关注光明区文化馆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最近活动”预约);



或拨打电话预约:

个人预约:0755-21385375
团队预约:13823734016




4.请遵守参观秩序,文明参观,共同保护珍贵的古籍文物。


清明节,是一个缅怀先辈、感恩生命的日子,也是一个亲近自然、传承文化的日子。让我们在光明区古籍图书馆,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赓续中华悠久文脉。




光明区古籍图书馆

(光明区棠盦典籍博物馆)

期待您的到来!


位置信息

深圳市光明区图书馆总馆五楼(光明区文化艺术中心内),可通过地图导航前往,乘坐公共交通或自驾皆可。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