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快递信息 > 媒体报道

穿透历史烟尘 走进宋词意境——诗人徐晋如重新解读大众熟悉而误读的经典宋词

发布时间:2025-03-31 阅读次数:629


词中有真意,妙手深解之。近日,光明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开展光明大讲堂第309期活动。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著名诗人徐晋如带来的《那些你非常熟悉但从未读懂的宋词:宋词经典名作解析》专题讲座,吸引多位忠实听众。他旁征博引,声情并茂,以大量翔实的考据、典故和词人创作历史背景为基础,向观众普及流传甚广却一直被误读的词人词作。

在当前AI狂潮席卷全球的趋势下,徐晋如首先对于人工智能对诗词创作的影响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人工智能的语言模型和写诗的基本素养之一都是逻辑,因此它可以取代大多数创作‘老干体’的诗人,但它永远无法取代真正的诗人。因为真正的诗人不仅拥有缜密的逻辑,还具备诗性的思维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徐晋如表示,人工智能擅长逻辑性与计算性强的事务,但在人文学科领域,它往往容易给出错误的答案。他呼吁,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当学习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同时充分利用其优势,创造更伟大的作品。

接着,徐晋如以大众熟悉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为例,表明词在古代是用来歌唱的,必须符合演唱的音律。他将其下阙断句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并解释道,若按照现在公认的断句方式,词的演唱节奏和旋律会被破坏。从上下文对仗的角度来看,“公瑾当年”应与“小乔初嫁”对仗,“故国神游”与“多情应笑”对仗。他指出,通过逻辑分析和诗性思维的结合,宋词最终完成了“浑成”的境界。而“浑成”正是徐晋如一直提倡的词的最高境界。

随后,他解读了苏轼最为脍炙人口的几阙词。解读《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时,结合当时历史背景,以自己的独特理解,一字一句详细解读苏轼这首和词的超越之处,并着意指出“四子”等字句的真实所指,指出大众日常的断句谬误,重新为之断句,将最后一句断为“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并动情吟唱出来。他的吟唱凄婉哀伤,不仅还原了宋词在古代的表现形式,还通过音律的起伏展现了词中丰富的情感层次与韵律节奏,令听众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宋词吟唱场景之中。对于《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这首词,他通过当时苏轼任杭州知府时的友人唱和酬答、南宋初《乐府雅词》等多方引证,澄清其为宋末著名词人蒋捷先祖蒋璨之作,并对词中的重点词眼“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等作了细致的读解。此外,徐晋如还对长期传诵的几首词的词牌名误读进行纠正。

在互动环节,听众围绕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诗词推荐书目、宋代词人人物形象及经典作品等提出了诸多问题,徐晋如结合自身在诗词领域多年的研究和积累,与诗词爱好者深入交流探讨,提供了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来源丨宝安日报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