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快递信息 > 媒体报道

走进唐诗世界 发现日常诗意——黄阿莎做客“光明大讲堂”带读者感知文化之美

发布时间:2024-05-24 阅读次数:1113


黄阿莎做客“光明大讲堂”。

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 熊丹丹 通讯员 黄杨慧 文/图)赏千年唐诗,寻文化基因,品诗意人生。5月19日,“光明大讲堂”第286期活动在光明区图书馆总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活动邀请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学院副教授黄阿莎作了题为《诗意人生:唐诗与当下的我们》的讲座,带领现场听众“穿越时空”,回归诗酒趁年华的时代,领略那些闲适风雅,或奔放飘逸,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的唐诗文学之美、格律之美、意蕴之美,从唐诗所蕴含的宏大的气象、壮阔的情怀和热烈的生命力中寻找共鸣,体悟人生智慧,深刻体验到诗意人生的魅力和价值。

讲座伊始,黄阿莎为大家赏析了《阙题》中“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白鹿洞二首》中“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等佳句,劝勉当代青少年莫负好时光,引导他们养成在自然境界中凝神读书的好习惯;再借由古人借桐叶、音乐进行“浪漫的表白”的故事,向大家讲述了古人与今人不同的表白方式及由此而来的表白效果:浪漫而深情,别致而新颖。

接下来,黄阿莎从诗仙李白对“月”的情感寄托出发,讲解“诗意的赏月”这个主题。她梳理了《静夜诗》《峨眉山月歌》《古朗月行》《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关山月》等不同时期、不同创作心情的“咏月”代表作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意义。黄阿莎表示,无论是幼时的天真烂漫,长大时的豪情满怀,孤独时的知己难求,思乡时的半身漂泊,离别时的缠绵哀伤,都是在抒发李白的人生感悟和抱负。由此引导听众,每个人都可以如李白般赏月,将情感与月亮沟通。

最后,黄阿莎讲解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这一主题,她经由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戎昱《移家别湖上亭》等几首小诗,向大家展现唐人在回家、搬家等寻常场景中,如何经由与自然对话,发现生命中的诗意。

讲座中,黄阿莎旁征博引,用行云流水的语言娓娓道来。提到诗歌对当下我们生活的影响,她认为,学习唐诗的意义之一,在于让千年前唐诗与我们此刻的生命发生联系。当我们通过阅读唐诗,了解到人间有情、万物有情,生命便可因而更敞亮、更丰盈、更充满诗意。

来源丨宝安日报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