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快递信息 > 新闻公告

光明新区: 八年磨一剑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双发展

发布时间:2015-05-22 阅读次数:3393

5月13日下午,由光明新区主办、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专项活动,在光明喜德盛国际休闲文化创意产业园分会场开幕。

作为深圳高技术发展的主战场、新的区域增长极,文化产业也成为新区抢占产业新高地的开路先锋。一方面,光明新区大力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多元融合,通过积极推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落户和建设,“文化+科技”等新业态正逐步凸显;将文化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加快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实现“双发展”。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目前,光明新区已高标准建成“两馆两中心”区级公共文化设施,自开馆以来,在新区文化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市民群众达51.8万人次,已举办展览10个、文艺活动36次,组织公益培训班1603场、公益讲座43次,举办广场活动356次。新区图书馆举办活动460场,惠及群众近11万人。其中,公益电影383场,公益讲座38场,其他展览、现场办证、图书漂流等活动近21场。光明、公明两街道,白花、碧眼、玉律、李松蓢6个社区的图书馆均已完成联网升级改造,下村、薯田埔、甲子塘、翠湖、光明社区5个图书馆也已完成图书编目加工,可实现与市、区图书馆联网业务。

同时,新区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公共事业大讲堂”巡讲系列活动,举办书法、花艺、摄影、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讲座,为群众普及文化艺术知识,认真做好“最后一公里”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推广新区品牌活动,举办“乐享艺术生活”光明新区公益文化艺术培训进社区到企业等活动。

建立多元结构文化队伍

记者了解到,光明新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文化志愿服务队构建工作,现已建立2支区级文化志愿服务队,通过“广宣传、勤招募、重培训、同分享”等举措,积极招募文化志愿者。光明新区书香传播志愿队有文化志愿者79名,至今已开展30场活动、52次培训;文化义工服务队有文化志愿者227名,其中专业技术型人员46人、辅助服务型181人,已纳入成为义工联系统中成员,开展了29场文化活动及培训。经过规范培训,这些志愿者已在新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正式上岗,分别承担着公益文化培训课程教学、文化服务指引讲解,以及阅读传播志愿等工作。

此外,新区还大力推动文化艺术社会团体组建工作,指导新区书法家协会、摄影协会、美术家协会顺利举办了各类书画展。通过文化志愿队伍、民间社团的文化传播力,感染更多人加入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一员,促进社会各界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光明新区还将实施文体人才“金孔雀计划”,加快新区文体人才引进,提升新区文化形象。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加快推动音乐、舞蹈、作家等文化社团建设步伐。不断充实规范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队伍力量,引领基层文化艺术发展。紧密联系区、街道、基层三级杰出文艺代表建立文艺人才联动机制,为新区文化工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航母”项目建设

本届文博会期间,光明新区的“两分会场三专项活动点”中,华强创意产业园作为新增的专项活动点,发布了专为文化创意产业量身定制的“华强云+”运营系统,并启动“华强云+”朋友圈计划。

从去年5月14日,位于光明新区的华强创意产业园正式动工开建,到现在“华强云+”运营系统的发布,华强创意产业园正一步步由蓝图变为现实。这是华强集团在深圳投资建设的首个产业园区,建成后将引进和带动一大批上下游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打造成深圳乃至全国科技创业产业集研发、办公、展示、交易、发布、孵化、集群等为一体的文化精品园区和综合创意平台。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文化+科技”的产业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下一步,光明新区将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落户和建设,打造一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