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科学小记者公益培训报名
发布时间:2023-04-26 阅读次数:5156科学小记者活动中心
科学记者作为职业科学传播工作者,在科学传播事业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及不可替代的地位。科学记者是人们通往科学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科学家们的“好搭档”。
2022年,深圳市光明区公共文化艺术和体育中心联合中国科学报社,设全国第一个“科学小记者活动中心”,成为深圳市科学小记者活动的“大本营”。
“科学小记者活动中心”揭牌
2022年,我们也培训了第一批小记者共38名,他们以优秀的表现获得了“科学小记者”的荣誉资格称号,并获颁了科学小记者证。
颁发“科学小记者证”
第一期科学小记者与领导嘉宾合影
现在2023年科学小记者公益培训活动又将开始啦!现征召更多人加入我们的队伍,通过一系列科学记者职业体验活动,提升科学素养、培养观察能力、强化表达能力、锻炼写作能力,并将有机会以科学小记者的身份采访科学家、参观实验室、发布科学新闻报道,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小记者。
这里有最出色的科学媒体人资源,也有最丰富的科学报道背景,现在我们想把这些和你一起分享——亲爱的孩子们,在这半天的活动里,你将听到资深记者讲师的分享,参与和科学家的互动交流,我们一起带你体验科学记者的工作。
不仅如此,我们将为每位孩子提供一个汇报交流的机会。不要害怕,拿起手中的话筒,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大声地告诉每一个人,这场采访活动的主角就是你!
公益培训活动
2.科普报告:血管——人体的交通网络
3.模拟采访
4.新闻写作(活动后作业)
5.作品评审(活动后)
参与对象
生命科学主题嘉宾介绍
刁雯蕙
中国科学报记者。2019年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国际公共与政治传播专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聚焦科技领域重大科研成果、重大新闻事件、院士学者、论坛峰会等重要新闻报道,采写的新闻作品多次成为微博热搜话题,总流量超3亿次。《创新路上的点睛之笔》《集齐150名瘦子,能召唤“吃不胖”秘诀吗》《二氧化碳可“变”葡萄糖和脂肪酸》等新闻作品曾获广东科技好新闻一等奖、中国科学报好稿奖等,文章多次获得新华社、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中央媒体转载报道。
在“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上,作为主持人与b站百万粉丝博主跨界联动,走进科研院所,访问科学家,活动直播吸引了超30万人观看。
入行四年,谈起科学,谈起新闻,又谈起这次的发布交流会,刁记者有数不尽的故事与能量。希望用这些新闻故事带给小朋友们能量!
马寅仲
副研究员。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蛋白与抗体药物研究中心。2016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脑血管病变的治疗靶点研究及新药开发。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企业合作项目,省市级项目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
自2017年起积极参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科学教育工作,曾获得首届南山区“科学传播贡献奖”,多次获得先进院“科学传播贡献奖”。至今,已为中科实验学校,中科副高及“科学+“联盟校,南山区图书馆,澳门培正中学等多个单位及学校的中小学生进行过授课。
马老师将带来《血管——人体的交通网络》主题讲座,血管是连接人体各个器官的重要结构,许多疾病最初的发病原因都与血管的病变有关。大量的科普读物详细介绍了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与相关疾病,却少有通过血液与血管的知识将疾病的起因与治疗“串联”在一起。
本次科普讲座首先介绍人体血管的分类,动静脉血管的结构特点与血液的“交通枢纽”心脏的血流特点。然后以公路上常见的“塞车,路障,山体滑坡”类比疾病的演化。最后,既然公路上的问题都有相应解决办法,运用同样的思路,血管中的问题同样可以得到解决。血栓形成了,就把它拉出来,或者炸掉。血管堵塞了,就重新撑开或者开辟新的血管。但是,缺血一定是坏事情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请跟随马老师一起进入医学研究的神奇世界吧!
最新评论
- good
评论时间:2022-06-03 22:33:07 - 合水口社区图书馆什么时候开放啊
评论时间:2020-06-04 09:34:33 - 你好,我想请问一下室内24小时图书馆什么时候能开放呢,因为最近停课了,也是希望贵馆能提供较长的学士时间以便我们这些学生和考生学习。谢谢
评论时间:2020-05-07 22:39:48 - 白花社区邻里中心附近需要布置一个书香亭,目前白花已有的书香亭是在村委办公楼那边,那边比较方便富民大道两边的居民,但对于白花大道周边以及富民广场附近的居民来说,要借书还书就不太方便。虽然邻里中心有自助机,但不方便还了再借!
评论时间:2020-04-19 19:23:02 - 放假安排的字体太小了,看不清!
评论时间:2019-09-27 15:0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