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资讯 > 详细内容

讲座预告|运动关节损伤“可逆”吗?中山大学教授王佳力分享前沿医学的研究与突破

发布时间:2025-08-10 阅读次数:103

你是否曾因运动受伤而困扰?半月板撕裂、软骨磨损、肌腱炎……这些常见的运动损伤,传统治疗往往只能“缝缝补补”,难以彻底修复。但现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正在带来全新可能——3D 打印支架可“复活”腱骨界面,神奇的“胶水”可粘合半月板伤口……这些研究不仅为运动爱好者带来康复新希望,更在重塑人类对运动损伤的认知与应对策略。

 

 

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科学运动与关节健康息息相关。8月10日(本周日),“光明大讲堂”特邀中山大学教授王佳力带来《运动关节的“伤”与“愈” :从生物医学工程的前沿研究看运动关节疾病的治疗突破》主题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他将分享以下话题:

 

运动损伤主要有哪些类型?

 

为什么运动关节损伤如此难愈?

 

未来运动关节损伤能有哪些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活动时间

8月10日(周日)15:00-17:00

 

活动地点

光明区图书馆总馆一楼报告厅

 

参与方式

免费免票! 无需任何费用

扫码预约或直接到场聆听


 

读者提示

1.座席有限,请提前30分钟入场。

2.机会有限,请保持讲座时的安静和良好秩序。提问环节,在主持人确定提问者后再发问。

 

嘉宾介绍

王佳力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骨科系Adjunct Associate Professor。

 

讲座详情

讲座题目:《运动关节的“伤”与“愈” :从生物医学工程的前沿研究看运动关节疾病的治疗突破》

 

在竞技体育的巅峰时刻,我们见证过太多因关节损伤而折戟的遗憾——刘翔2008年北京奥运会跟腱断裂,苏炳添2022年世锦赛被膝伤困扰。这些顶尖运动员的遭遇,折射出一个残酷现实:无论运动水平高低,关节损伤都可能成为运动生涯的“终结者”。

 

事实上,人体关节远比想象中脆弱。研究表明,膝关节软骨在25岁后就开始退化,而半月板、肌腱等结构在长期运动中可能经历数百次微小损伤。职业运动员的关节更是在高强度训练中反复磨损,普通人同样难逃困扰——跑步者的膝盖、篮球爱好者的脚踝……全球超4亿人受运动损伤困扰,多数难以痊愈,长期伴随疼痛与活动受限。

 

面对这些难解的医学难题,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正探索出新的解决方案。在延续传统治疗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突破性的“主动再生”技术正在带来新的可能:面对软骨退化,“超级细胞工厂”以类器官组装,为软骨细胞造“摇篮”,促进老化关节再生;针对肌腱损伤,生物活性贴片如同携带修复指令的创可贴,释放生长因子引导组织自主重建……从实验室到临床,运动损伤治疗正在经历革命性转变,让持久有效的关节修复成为可能。

 

●●●

本期“光明大讲堂”

让我们跟随王佳力教授的脚步

在生物医学工程的突破中
见证关节损伤的康复新篇
共赴运动损伤治疗的新未来

现场福利:现场观众将有机会获赠主讲嘉宾签名赠书

 


图书推荐

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
青春咖啡馆
青春咖啡馆
     显而易见,莫...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