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资讯 > 详细内容

“四大发现”历久弥新,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阎昱昊以史为镜,解析中国学术的近代转型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次数:49

光明大讲堂

光明区图书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大古文献的出土与发现,使得中国文史研究在世界学术研究大舞台熠熠生辉,更使得汉学话语权重归中国。

 

镌刻着殷商文明密码的古老文字,承载着边塞戍守、文书制度的汉简,飘扬着敦煌绚丽历史的遗留文献,传承着古典档案文献结晶之作的明清档案……“四大发现”不仅是中国历史的“活化石”,更是中国文明的基因库。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中国学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古文献密码被破译。幽默风趣的甲骨文科普视频、多种多样的文学大讲堂、近距离观看博物馆内存放的文献真迹……其实“四大发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深挖古文献背后的故事,探寻古文献与现代学术碰撞的火花,是如何将“四大发现”更好传承下去的关键。

 

7月13日,“光明大讲堂”将邀请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阎昱昊分享《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与中国文史学术转型》的主题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阎昱昊博士将分享以下话题:

 

“四大发现”缘何?

 

“四大发现”在当代学术研究中为何如此重要?

 

普罗大众视角下的“四大发现”。

 

活动时间

7月13日(周日)15:00-17:00

(建议提前半小时入座)

 

 

活动地点

光明区图书馆总馆一楼报告厅

 

主讲嘉宾

阎昱昊

 

讲座题目

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与中国文史学术转型

 

参与方式

免费入场,无需购票!扫码预约或直接到场。

 

预约通道

扫描下方二维码锁定座位

(预约优先留座)


未预约也能入场!现场席位有限,先到先得。

 

 

阎昱昊博士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兼具敏锐的学术视角和扎实的史学功底。他将从古文献“四大发现”背后的历史故事出发,洞见历史发展的深刻规律,破译文献背后的时代密码,分享中国学术的近代转型。

 

●●●

现场福利:现场观众提问互动将有机会获赠主讲嘉宾签名赠书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