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资讯 > 详细内容

你真的读懂《诗经》了吗?本周末文化学者刘飙为您详解辨析!

发布时间:2023-09-14 阅读次数:170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源自《诗经· 国风· 周南》的《关雎》早已传诵千年人们耳熟能详。
那么,我们真的读懂它了吗?

本周日的光明大讲堂,我们特邀资深媒体人、文化讲师刘飙为我们详细解读这首《关雎》以及那些藏在《诗经》里的未解之谜。

刘飙为我们详细解读这首《关雎》以及那些藏在《诗经》里的未解之谜。他将以《〈关雎〉诗义与〈诗经〉的读法》为题,以《关雎》为例,尝试通过分析《关雎》诗义,揭示《诗经》解读的一些方法或角度。


活动信息

主持人:杨青

时  间:9月17日(周日) 15:00—17:00

地  点:光明区图书馆总馆一楼报告厅(观光路3488号)

报名方式:


(扫码报名)

 

读者提示

1 坐席有限,请提前30分钟入场。

2 机会有限,请带低年龄小朋友的家长注意管理好孩子,保持讲座时的安静和良好秩序。

3 提问环节,在主持人确定提问者后再发问。

 

嘉宾介绍

刘飙,现为自由职业者、文化通识课讲师、深圳大学特聘讲师,致力于文化传播和通识教育。曾是新闻记者、文化编辑、美术编辑以及摄影记者,2000年入职凤凰卫视,担任多个节目的编导、策划和制作人。

 

讲座详情

《诗经》和《楚辞》,华夏文明的千古风骚,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两座巨峰、源流和母题。其中,《诗经》以广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民俗状况以及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流畅明快的节奏感,成为宗周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曾经教育学生“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强调“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还特地告诫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这些都说明《诗经》在政治实践、外交斡旋、学术传承、移风易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西汉,《诗经》被立为官学,此后一直作为儒家重要经典被国人广泛传诵,至今不衰。
作为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处处可见对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关注,这些都成为后世诗歌主题、内容的不竭源泉,这种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也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深刻影响着一代代文人墨客和迁客骚人。
即使到了今天,很多年轻父母为孩子取名,依然从《诗经》和《楚辞》中选择,有“男楚辞女诗经”之说,以显示有文化。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文化”和“武化”之间有何区别?《诗经》里最脍炙人口的诗歌之一《关雎》究竟如何阐释和解读,从中能窥视出周代的哪些婚姻礼俗,整个《诗经》又反映了怎样的“乡土中国”伦理格局?《诗经》到底是部什么经?本周末的“光明大讲堂”,刘飙将从名物学、博物学、结构等方面为大家细致、深入地分享藏在《诗经》里的大学问。

 

热爱诗歌和文学的小伙伴们,记得早点预约前排小板凳,来听刘老师的《诗经》解读课吧!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