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资讯 > 详细内容

朱生豪与莎士比亚

发布时间:2018-08-15 阅读次数:5217

“醒来觉的甚是爱你...”

“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如果要选民国最美的情话,朱生豪说的这些绝对可以名列前茅,除了这些情话,他对宋清如的称呼也肉麻至死,“好人、宝贝、小姐姐、宋姑娘、亲爱的英雄...”,每一句情话每一个称呼,你都能感受到朱生豪那深情又炙热的情感,语气像个撒娇耍赖的孩子,鲜活动人的让人心里发暖。

 

1912年朱生豪生于一个落魄的商人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是父母却极为重视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朱生豪自然学习成绩优异。小学毕业时,还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如果生活就这样欢快地继续,或许他就成不了一代才子朱生豪。

不幸的事情来了,在他刚刚10岁的时候,母亲去世,12岁的时候,父亲又去世了。少年顿失双亲,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我们不知道朱生豪此前是否活泼明朗,但是此后他确实少言寡语。父母去世后,他和弟弟兄弟三人由姑母抚养,1929年,17岁的他因为成绩突出,被校长推荐保送去杭州之江大学深造 。在大学,朱生豪就显露出了高于常人的才华,他擅长写诗,还精通英文,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当年在杭州的之江大学,朱生豪是赫赫有名的才子,一支生花妙笔行云流水,技惊校园。“之江诗社”社长夏承焘就曾高度评价他:“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在之江大学的诗社活动中,他遇到了宋清如。她比他小三届,却大一岁。家境优渥,形貌昳丽。同样热爱诗歌,笑语嫣然的她犹如一支盈盈的芰荷让他顿生爱慕。于是这个文弱的诗人,拿出前所未有的勇气向他的缪斯女神发动了进攻。他身无长物,除了才华,唯一的武器就是对宋清如炽热的感情。他说,“世上一切算什么,只要有你”。只要有你,我便拥有了战胜贫穷、困厄和所有苦难的勇气;只要有你,我才觉得这个混沌的世间可以诗意地栖居。他们在校园里共同度过了只有一年的时光。他先于她大学毕业。临别时她送给他一支笔,就是用这支笔,朱生豪翻译了180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集》,给她写了540多封情书。

1933年,朱生豪毕业了,老师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于是他去了上海,在世界书局担任英文编辑,主要任务就是翻译编撰英汉词典。自此开始,朱生豪与宋清如开始了长达8年的异地恋,也诞生了那一封封写着最美情话的信。

例行工作和宋清如还不足以填满他的寂寞时间,对于沉默的人,时间总是格外漫长,所以在1935年,他开始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他自称自己是古怪而孤独的孩子,这样的人,必须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莎士比亚的著作就是他的精神世界。

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凭借自己的语感和英文功底,把莎士比亚的作品翻译的极为有水准。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他的翻译之路,同样多舛。1936年,莎士比亚的剧《暴风雨》第一稿已经译好,《仲夏夜之梦》和《威尼斯商人》以及《第十二夜》等9部喜剧都已经译好,但是八一三的炮火炸毁了闸北,也焚毁了他的译稿,他又得从头开始,重新翻译。此时朱生豪的心情肯定是沮丧的,但是在避难的途中,只要稍得安宁,他就会补译。无奈天意弄人,好不容易补译完毕,1941年,战争又爆发了,朱生豪再次丢失译稿,还有历年来创作的其他诗集一并被毁。

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用尽了自己的心血,但是这项工作却一次次磨砺着他。辛辛苦苦翻译的手稿,化为灰烬,这种打击,对于只想做好这件事的朱生豪来说,太难了。

好在此时宋清如来到了他身边,否则他是很难承受住的。1941年,在四川教学的宋清如回到了上海,他们终于团聚了。

婚后,有宋清如这个得力读者帮衬,加之她生活上的照顾,朱生豪将全部的精力用在了翻译上,正如爱宋清如那般,朱生豪将同样的赤诚给了翻译莎士比亚文集。他说:“饭可以不吃,莎剧不可不译。”

说朱生豪拿命在翻译,一点也不为过,他不仅足不涉市,连下楼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用来做这件事,家里没有钟,起床都以天明为准,他起床就开始翻译,一直到天黑睡觉前,每日都是如此。即便是贫穷和饥饿也没能阻挡朱生豪的翻译事业,他不断加大自己的工作量,翻译任务从每天3000字加到了每天8000字。但是困顿的生活和超负荷的翻译工作,也摧毁了他的身体。

他患上了肺结核,本该休息治疗,但是他依然没有停下,也无钱看病,就一直拖着。

巨大的负荷和超强的工作量严重摧残着朱生豪的身体,长期以来他一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1944年初,抱病译完莎士比亚的4部历史剧,之后又勉强支撑着译出《亨利五世》第一、二幕。延至六月,朱生豪咳血不止,被确诊为肺结核,卧床不起,不得不暂时中断翻译。他悲痛地说,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命也要把它译完。随着病情加重和无钱医治,朱生豪在1944年12月26日抛下年轻的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儿子,含恨离开人间,年仅32岁。

一代英才,就此陨落。

是什么力量让朱生豪哪怕失去性命,也要翻译莎士比亚文集呢?


wyzxlib@szgm.gov.cn
0755-210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