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0-28 阅读:4599次 发布者:光明区图书馆
-
《下村东宝中学》(国画)
作者:下村小学 张红平(11岁)
指导教师:王志伟
东宝中学是1945年2月由东江纵队政治部决定在公明水贝村三陈氏祠堂内创办的学校,位于现公明下村小学院内。 -
《麦氏宗祠》(综合材料)
作者:公明中学 麦杰铭 南方(14岁)
指导教师:曾静敏
麦氏大宗祠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是深圳现存较大的祠堂建筑之一。 -
《楼村老巷》(色粉画)
作者:楼村小学 张文杰 周伟民 朱翔(9岁)
指导教师:张莉
楼村是深圳第一大村,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现存一些斑驳的老房子与旧街巷。 -
《老街水贝村》(油画)
作者:光明新区实验学校 姚斐瑜(12岁)
指导教师:吴波
“水贝村”是现在的公明上村和下村的旧名,水贝村老街与公明老街都是公明墟所在地。街道宽约30米,由两排二至三层楼的骑楼式商铺隔街相向组成,是深圳市现存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
《老街》(水墨画)
作者:公明一小 李晓桐(12岁)
指导教师:漆祖丽 -
《红花山之塔》(剪贴画)
作者:公明中英文学校 肖航(12岁)
指导教师:何伦
坐落在公明中心最高点红花山之顶,楼高九层,可俯瞰整个公明街道的景色。 -
《光明记忆—公明老街》(综合材料)
作者:公明中学 黄春山 陈泽川(14岁)
指导教师: 曾静敏
公明老街长约300米,两侧临街的店铺约有150间,是旧时公明的商业中心,现存建筑为清朝与民国初期建筑,多为二层木阁楼瓦房,精巧雅致。 -
《光明古亭》(剪纸)
作者:爱华小学 方宇博(10岁)
指导教师:谯小容
回归亭位于光明农场大博山上,是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兴建,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题写亭名。 -
《公明墟》(油画)
作者:光明新区实验学校 蓝静(12岁)
指导教师:吴波
公明墟位于合水口与下村的交界处。民国十八年(1929),在楼村武举人陈海神、合水口村麦晓孙的倡议下,参照香港元朗墟的模式,建立了“公平墟”,取意“买卖公平”;1932年更名为“公明墟”,寓意“公道光明”。 -
《陈仙姑祠》(彩笔画)
作者:公明二小 温嘉俊(12岁)
指导教师:李反修
陈仙姑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公明人,世传她一生治理水患、治病救人,被誉为“深圳的妈祖”。人们逢年过节都会在陈仙姑祠举行醒狮活动,以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
《白花旧村古井印象》(彩笔画)
作者:东周小学 江婷婷(8岁)
指导教师:江茵
白花旧村的古井位于古碉楼边,300多年来为附近村民饮用与灌溉之用。 -
《宿国流芳——公明醒狮系列》(彩笔画)
作者:公明二小 毛祺(12岁)
指导教师:李反修
光明地区的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是具广东特色的汉族民间舞蹈,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
《南狮闹春》(色粉画)
作者:楼村小学 郭铠睿 (10岁)
指导教师:张莉
-
《楼村麒麟队》(色粉画)
作者: 楼村小学 邱绍君(11岁)
指导教师:张莉
麒麟舞融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杂技于一体,在广东流传较广,公明楼村盛行在重大节日或活动时舞麒麟,表达辛勤劳动后丰收的心情。
-
《楼村麒麟》(版画)
作者:光明小学 詹睿涛(9岁)
指导教师:赖建泉、刘露丹
-
《节日舞狮》(水粉画)
作者:王殊妍(11岁)
指导教师:黄继袁
-
《公明醒狮》(彩墨画)
作者:马田小学 陶晓怡(13岁)
指导教师:朱子鼎
-
《粤剧人物》(蜡笔画)
作者:李松蓢小学 梁子欣(9岁)
指导教师:彭拓
-
《戴顶凉帽的女子》(水粉画)
作者:鲁月盈(13岁)
指导教师:杨牧
光明旧时妇女不能随便抛头露面,但又要和男人一样下田种地,于是戴上有帽帘的凉帽外出以避免违俗,后因凉帽轻便并可防太阳辐射而流行至今。
-
《大榕树下的广场舞》(儿童画)
作者:公明中英文学校 陈敏芝(12岁)
指导教师:林敏珊
光明新区有许多百年树龄的大榕树,以前村子的“榕树头”是村民聚会、议事、休闲的地方,现在仍然是人们开展各种文化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
《农科大观园游记》(线描画)
作者:东周小学 张智豪(11岁)
指导教师:李君
-
《来一串》(水彩画)
作者:光明小学 吴帆(9岁)
指导教师:吴飞
光明农科大观园是集农业科研、农牧业生产、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国家农业园区,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
-
《悠闲光明》(装饰画)
作者:光明中学 陈素琪(15岁)
指导教师:吴江南
占地200亩的“奶牛示范场”有世界第一大奶牛雕塑及牛品种浮雕群项目,是中国大陆惟一一家可以让游客近距离参观奶牛饲养及牛奶生产的全过程的主题景点。
-
《威武》(水彩画)
作者:光明中学 李悦(14岁)
指导教师:钟雪霞
广东省立绿道5号线光明新区段全长20.2公里,还有喜德盛国际休闲文化创意产业园,共同为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提供良好的运动休闲及各种自行车赛事环境。
-
《特技》(水墨画)
作者:邹丰(12岁).
指导教师:杨牧
-
《生命•运动》(水墨画)
作者:公明一小 王湘伊(12岁)
指导教师:漆祖丽
-
《楼村万亩荔枝园》(色粉画)
作者:楼村小学 陈苑均(11岁)
指导教师:张莉
楼村“万亩荔枝园”拥有占地2.5万亩的荔枝林,品种多样,果实丰美,每年初夏迎来享受采摘果实与农家风情的大量游客。
-
《挤牛奶》(农民画)
作者:爱华小学 刘德茹(10岁)
指导教师:谯小容
-
《滑草》(线描)
作者:楼村小学 陈禧文(7岁)
指导教师:邓丽
光明滑草游乐园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滑道长300米,落差达23米,是目前全国规划最大,配置最全的滑草生态运动休闲场所。
-
《光明站开通了》(色粉画)
作者:楼村小学 魏炜桓(11岁)
指导教师 邓丽
光明城站位于凤凰社区观光路南侧茶林特大桥上,是广深港高铁进入深圳的第一站,于2011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启用。
-
《登红花山》(版画)
作者:光明小学 林秀贞(11岁)
指导教师:赖建泉、刘露丹
红花山公园位于公明办事处中心,总面积110公顷,红花山顶的九层观光高塔是公明的标志性建筑
-
《绿色光明》(水粉画)
作者:东周小学 潘雪瑶 (10岁)
指导教师:肖丽萍
光明是众多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晨光乳业是广东省知名品牌,热销粤港澳。闻名深圳的“光明三宝”之一的牛初乳,奶源来自农科大观园里面的奶牛场,有机天然。
-
越南粽子柴火煮,归侨人家乐融融》(彩笔画)
作者:东周小学 潘雪瑶(11岁)
指导教师:江茵
光明有8000余名越南归侨与侨眷,归侨们每逢端午节、春节都会聚集在一起包粽子,把从山上采集的野菜红蓝剁碎,加入肉、红豆、糯米等原料,制作具有越南风味的重达两公斤的“枕头粽”,个大馅多,色香味俱全。
-
《玉米地的小世界大发现》(卡通画)
作者:东周小学 陆容(8岁)
指导教师:李君
光明美食“光明三宝”之一,因其黄白相间被称为金银粟,颗粒饱满,汁多鲜甜,生熟皆美。
-
《荔枝熟了》(撕纸画) 作者:公明中英文学校 张嘉丽(10岁) 指导教师:何伦 荔枝作为岭南最具代表性的水果大面积地分部在光明新区,花可酿蜜,果实甜美。在大片的荔枝园里,游人可亲自现摘先吃,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回归自然的快乐。
-
《荔枝花开》(色粉画)
作者:楼村小学 范晓琪(12岁)
指导教师:张莉
-
《快来喂奶牛》(色粉画)
作者:楼村小学 朱翔 (8岁)
指导教师:张莉
-
《光明乳鸽》(彩墨画)
作者:马田小学 黄润仪(12岁)
指导教师:朱子鼎
是光明最具特色的美食,为“光明三宝”之首,以光明招待所的红烧乳鸽最为出名,皮脆,肉嫩,骨香,多汁,油而不腻,好吃不上火。
-
《光明归侨的“枕头粽”》(彩笔画)
作者:东周小学 潘雪瑶(11岁)
指导教师:江茵
-
《公明烧鹅王》(油画)
作者:光明新区实验学校 吴舒婷(12岁)
指导教师:吴波
公明烧鹅以色佳味美、柔嫩皮脆、肥而不腻闻名深圳,是公明上村的一项传统美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名扬海内外。
-
《白花深处有雕楼》(水彩画)
作者:光明东周小学 江晓怡(11岁)
指导教师:江茵
白花社区原名“白花洞”,现存6座古碉楼,是清末民初富裕华侨或当地村民为保护财产与人身安全而兴建的
-
《公明阿婆沓饼》(版画)
作者:田寮小学 梁柏芝(9岁)
指导教师:李娟
沓饼是公明的传统节日美食,将炒熟的米磨成粉然后和煮熟的糖浆混在一起,加入炒熟的花生米捏成团,放进模具捶打而得名。

